黄明胶-00
黄明胶-02
黄明胶-04
黄明胶-06

黄明胶

汉唐时期所用之阿胶,即今日之黄明胶。黄明胶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皮制成的胶。具有滋阴润燥,止血消肿。治虚劳肺痿,咳嗽咯血,吐衄,崩漏,跌扑损伤,痈肿,烫伤。

黄明胶

 

img1

 

【名称】黄明胶。

 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平、无毒。归肺經、大腸經。

 

【适应症】

滋阴润燥,止血消肿。治虚劳肺痿,咳嗽咯血,吐衄,崩漏,跌扑损伤。痈肿,烫伤。

 

①《本草拾遗》:疗风,止泄,补虚。

 

②《本草纲目》:治吐血、衄血。下血、血淋,下痢,妊妇胎动血下,风湿走注疼痛,打扑损伤,汤火灼疮,一切痈疽肿毒,活血止痛,润燥,利大小肠。

 

③《医林纂要》:补肺清金,滋阴养血,行水,利大肠。

 

【配料】

牛皮、多晶体冰糖、大豆油、黄酒。

 

【成分】

黄牛皮与水长时间同煮,则皮中的胶原变化而成黄明胶。牛皮的胶原含氮18.6%,也含一些糖,其总量100000克中含有氨基酸分子数是:甘氨酸863,丙氨酸107,缬氨酸20,亮氨酸+异亮氨酸43,脯氨酸131,羟基脯氨酸107,苯丙氨酸15,酪氨酸5,丝氨酸32,苏氨酸19,蛋氨酸5,精氨酸49,组氨酸5,赖氨酸31,羟基赖氨酸7,天门冬氨酸47,谷氨酸77。变化为黄明胶后,含氮为18.0%,其100000克中氨基酸分子数是:甘氨酸359,丙氨酸105,缬氨酸28,亮氨酸28,异亮氨酸14,脯氨酸129,羟基。

 

【禁忌】

感冒及月经期间请勿食用。

 

【规格】250克。 

 

【保质期】60个月。

 

【贮存条件】

常温,干燥密封保存。

 

【食用方式】

每日建议1~3次,每次食用5克~10克,可加入豆浆、牛奶、药膳中一起食用。

 

    汉唐时期所用之阿胶,即今日之黄明胶   

 

【黄明胶=古阿胶(汉唐时期之阿胶)】

黄明胶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皮制成的胶。具有滋阴润燥,止血消肿。治虚劳肺痿,咳嗽咯血,吐衄,崩漏,跌扑损伤,痈肿,烫伤。

 

【现代研究】

黄明胶富含胶原蛋白,及多种人体必需之胺基酸。

 

《唐-新修本草》阿胶,味甘,平、微温,无毒。久服轻身益气。一名傅致胶。生东平郡,煮牛皮作之。出东阿,故名阿胶。

 

《北魏-齐民要术》煮胶以“沙牛皮、水牛皮、猪皮为上,驴、马、驼、骡皮为次”。

 

《明-本草纲目》阿胶,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,后世乃贵驴皮。若伪者皆杂以马皮、旧革、鞍、靴之类,其气浊臭,不堪入药。当以黄透如琥珀色,或光黑如漆者为真”。

 

驴皮取代牛皮制阿胶的原因

阿胶用皮的演变: 汉代以前,《神农本草经》之前是以“胶”入药,未有“阿胶”之名。至汉《神农本草经》已有“阿胶”、“傅致胶”之名,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。三国至南北朝——《名医别录》中明确记载“煮牛皮作之”,但后魏《齐民要术》指出:“沙牛皮、水牛皮、猪皮为上,驴、马、驼、骡皮为次,破皮鞋、鞋底、格椎皮、靴底、破鞍、革叉,但是生皮,无问年岁久远,不腐烂者,悉皆中煮”。

 

驴起源在非州及西亚,后扩散新疆、蒙古一带。是汉张骞通西域时把驴引进了中原地区。驴适应性好,耐粗饲,繁殖力强,行动灵活,被农户广泛饲养,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,这样也就有了驴皮胶。

 

牛皮胶逐渐被驴皮胶取代,除了药效上的差别,主要是五代至宋实行的“牛皮之禁”有关。古代牛皮特别是军事上制作将士的甲胄、盾牌、车马挽具及制胶用于弓驽,用量甚大。唐末五代,战乱不已。禁止牛革筋角出境“皆输于官”,初由官收买,后作税交纳。宋初“民间自死牛皮筋角,并中卖入官,量为三等支作钱。至宋仁宗时,因与契丹战争频繁,“人户自死牛马皮筋角,限半月赴官送纳。”再加上当时耕牛是极重要的生产工具,不能随便宰杀,只有病、老死之牛皮。正是上述原因,唐代已大量用驴皮阿胶。

 

 

首页标题    黄明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