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明胶
黄明胶
滋阴润燥,止血消肿。治虚劳肺痿,咳嗽咯血,吐衄,崩漏,跌扑损伤。痈肿,烫伤。
②《本草纲目》:治吐血、衄血。下血、血淋,下痢,妊妇胎动血下,风湿走注疼痛,打扑损伤,汤火灼疮,一切痈疽肿毒,活血止痛,润燥,利大小肠。
每日建议1~3次,每次食用5克~10克,可加入豆浆、牛奶、药膳中一起食用。
黄明胶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皮制成的胶。具有滋阴润燥,止血消肿。治虚劳肺痿,咳嗽咯血,吐衄,崩漏,跌扑损伤,痈肿,烫伤。
《唐-新修本草》阿胶,味甘,平、微温,无毒。久服轻身益气。一名傅致胶。生东平郡,煮牛皮作之。出东阿,故名阿胶。
《北魏-齐民要术》煮胶以“沙牛皮、水牛皮、猪皮为上,驴、马、驼、骡皮为次”。
《明-本草纲目》阿胶,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,后世乃贵驴皮。若伪者皆杂以马皮、旧革、鞍、靴之类,其气浊臭,不堪入药。当以黄透如琥珀色,或光黑如漆者为真”。
阿胶用皮的演变: 汉代以前,《神农本草经》之前是以“胶”入药,未有“阿胶”之名。至汉《神农本草经》已有“阿胶”、“傅致胶”之名,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。三国至南北朝——《名医别录》中明确记载“煮牛皮作之”,但后魏《齐民要术》指出:“沙牛皮、水牛皮、猪皮为上,驴、马、驼、骡皮为次,破皮鞋、鞋底、格椎皮、靴底、破鞍、革叉,但是生皮,无问年岁久远,不腐烂者,悉皆中煮”。
驴起源在非州及西亚,后扩散新疆、蒙古一带。是汉张骞通西域时把驴引进了中原地区。驴适应性好,耐粗饲,繁殖力强,行动灵活,被农户广泛饲养,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,这样也就有了驴皮胶。
牛皮胶逐渐被驴皮胶取代,除了药效上的差别,主要是五代至宋实行的“牛皮之禁”有关。古代牛皮特别是军事上制作将士的甲胄、盾牌、车马挽具及制胶用于弓驽,用量甚大。唐末五代,战乱不已。禁止牛革筋角出境“皆输于官”,初由官收买,后作税交纳。宋初“民间自死牛皮筋角,并中卖入官,量为三等支作钱。至宋仁宗时,因与契丹战争频繁,“人户自死牛马皮筋角,限半月赴官送纳。”再加上当时耕牛是极重要的生产工具,不能随便宰杀,只有病、老死之牛皮。正是上述原因,唐代已大量用驴皮阿胶。